大咖Talk | 有信云产品VP郑秋明独家分享PaaS建设经验本期「大咖Talk」的演讲嘉宾是有信云产品副总裁郑秋明先生,他在互联网领域深耕数十年,曾是腾讯电商、微信支付等国民级产品的产品经理,在优质产品打造方面颇有建树。加入有信云后,全面发力打造「PaaS」,历经三四年沉淀,对于PaaS的认知和思考更上一层楼。
演讲全文如下:
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分享,过去三四年,我们在做“PaaS”这件事情上的一些收获和思考。
今天的世界随时都在变化。当北京冬奥会如火如荼的进行,全世界人民正深刻感受这盛世的时候,转眼就爆发了战争;世界局势如此,聚焦到消费品行业,我们同样面临着“快速变化“带来的挑战。 首先,第一个挑战是中国的业态非常复杂。
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交流了非常多消费品公司的CIO、CEO,其中也包括宝洁的CEO。我们了解到,国外生意的业态其实是非常简单的。比如宝洁有一些品类在美国销售,可能只需要同行业内前5家KA达成合作,像沃尔玛、Costco、Amazon以及其余几家KA,就已经占据收益的50%以上了。
但是在中国,生意的业态极其复杂。原来我们做深度分销有一级经销、二级经销、三级经销,从经销到门店再到消费者;再之后KA崛起,国内涌进沃尔玛、家乐福这种大型超市,甚至我们本土也兴起了很多大型连锁超市;2010年之后,出现了电商,我们的货品必须通过天猫、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。电商的盘子越来越大,但我们都清楚其中的利润很低;近几年又兴起了社交电商、社区电商乃至今天的私域电商。我们能够发现,中国的业态具备各种各样的形态,极其复杂。
第二个挑战是个性化。
在中国做生意,你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我必须做的跟别人不一样。如果陷入同质化竞争,那最后只能靠打惨烈的价格战取胜。所以,你必须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。每个在市场上活下来的公司,必然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。
因此,这对系统、技术人员、做数字化的公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通常你做了某个集团其中一个业务的系统,但却未必能将这个系统复用到另外一个业务上。
第三个挑战是变化非常迅速。
过去系统的迭代周期,我们通常以半年为单位。但国内的市场变化速度,迫使你必须按周甚至天来进行迭代,以此适应业务端的需求。
面对以上挑战,技术人员通常怎么应对呢?传统的经验里通常有几种方式。
第一,选择传统定制化开发。
通过自建技术团队或寻找外包公司针对业务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。但缺点是需要耗费较长的开发周期以及较高的开发成本。部分头部企业具备自研团队,能够利用内部资源完成系统开发需求。但对于中腰部企业来说,成本难以支撑。
第二,采购成熟的SaaS。
通过采购成熟的门店系统、经销商管理系统满足业务需求。但当企业有个性化的需要,系统能不能进行差异化的设置?SaaS公司往往满足不了。举个例子,企业需要增加一个促销功能,预算3万,预计开发周期两周。但SaaS公司需要评估这个功能是否会跟原来的满减、优惠券、拼团等其他业务冲突?对在线的其他租户是否有影响?综合评估后发现成本需要二三十万、开发周期预计两个月。实际耗费成本与企业初始预算出入较大。 上述两种开发方式会形成我们常说的软件烟囱。一是应用开发效率低,二是入口复杂。举个例子,某公司里面可能有三四十个系统,每个系统都有一套登录系统,当业务人员需要登录七八套应用系统去操作业务、且各应用之间数据还未打通的时候, 业务人员的使用意愿和整体效率是极其低下的。
那有没有一种高度定制化的SaaS解决方案?
既能提供云端的服务又有成熟的体系,同时又有高度定制化的可能性。
有信云从三四年前就开始做这件事情。
早期,我们设想过: 1、开发很多应用,当企业有需求的时候,通过积木的形式拼装上线; 2、通过一个入口触达所有业务; 3、具备低代码的能力,不需要写太多的代码,就可以做出需要的应用; 4、其次是PaaS,把平台作为服务,通过这套平台就可以实施和开发你所想要的应用。
这套东西我们统称之为有信云PaaS云平台。
有信云PaaS云平台有三个核心特点。分别是沉淀复用、灵活配置、高可扩展性。
可类比为四大发明之一的 “活字印刷”,文字可以反复使用,同时每个活字互不影响,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配置。其次,假如需要新的活字,重新雕刻即可,无需废弃原有的字,具备高度可扩展性。
我们认为,每一个规模化企业都需要一套PaaS云平台。
第一,满足稳态业务需求。可以通过一套稳定的PaaS云平台进行常规业务流程的搭建。
第二,满足敏态业务需求。前端市场变化快、活动类型丰富,需要一套可随时组装、灵活复用的系统。
第三、满足融合业务需求。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必然会面临着数据的融合,比如原来做传统业务的公司,需要做私域运营、小程序、抖音、小红书等,以上这些触点需要统一的数据中台。
在过去的实践中,我们了解到企业搭建一套PaaS云平台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资金、200人以上的产研团队、以及三年以上的时间沉淀,才能把所需的组件、引擎等基础能力备齐。
当然,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自建一套PaaS云平台,市场上已出现部分初具规模的厂商,可以通过合作建设的模式完成这一套系统的搭建。
有信云在同部分企业合作建设PaaS云平台的过程中,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以分享。
第一、如果要建设一套业务型的PaaS云平台,需要注重关于身份的数字化建设。 比如消费品行业的身份,从品牌方到经销商、经销商到门店到终端的C端。部分企业采购的传统SaaS软件,例如SFA的身份体系可能只包括你所在的公司、经销商和业务员。当公司需要拓展到门店、C端的时候,会变得极其困难,因为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打破。
因此,在初期就需要考虑到体系里的所有身份角色。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以下几种生意形态:第一种是B2B,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;第二种是B2C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;第三种是BbC,通过门店系统连接消费者。当企业这三种体系建设完毕后,可以为后续打下很好的基础。
第二、面向场景去构建应用。 在上述三种体系建设完毕的基础之上,我们需要应用来满足这些场景。比如业务员巡店所需的SFA、品牌方与经销商之间的营销费用的申请、核算、报销需要用到TPM、物料资产管理需要的POSM等…
这些应用都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中台基础之上的。意味着数据是统一的、关系身份是统一的。
门店体系也是如此。
门店的进销存、电源管理、店务管理、轻POS,甚至关于客户的客户资产、客户画像、客户标签、客户生命周期、客户MOT等体系,都可以建设在这个平台之上。
数字化交易,包括B2B、B2C、BbC的交易都可以统筹在一起。
无论是哪一种场景,哪怕是同行业同品类,在不同的渠道去销售其实都是有差异的。因此,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场景去构建需要的应用。
第三、运用引擎处理多变的流程 在做PaaS云平台的第一天,企业就应当考虑到不是面向某个场景进行定制化的开发,因为企业的业务未来肯定会发生变化,需要引用引擎的配置来满足业务端的需求。
第四、打造集成平台、实现数据互通 每个系统都不是一个孤岛,如果它成为一个孤岛,它最终可能会死。
如何让系统不成为孤岛?需要打造一个集成平台。
举个例子,百度云里面有很多智能接口,如果每次都是硬接的方式,那花费的成本会极高。那通过集成平台去对接外部几十个系统,整体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。
总结
无PaaS不SaaS, No PaaS, No SaaS。
如果企业要建设一套自己的线上数字化云平台或云系统,而仅仅用SaaS的思维说我只是上云,那就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吗?
如果脱离了PaaS的定制搭建能力;如果脱离了PaaS统一数据的能力;如果脱离了PaaS的系统集成能力。那上云了又能怎样?这与自己一个人开发或者一个团队默默地在本地化开发、定制化开发是没有差别的。
因此,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思想就是——No PaaS, No SaaS。
如果你想要一套真正适应你这个企业的数字化系统,如果你想让你的数字化系统跟业务一起成长。那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孤立的一个点,我们需要开始去关注如何做一个更好的PaaS云平台。 |